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1-862X(2015)06-0035-005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考量,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戏曲学包含戏曲文献、戏曲史、戏曲理论三个部分,其关系为“论”从“史”出,“史”从“文献”出,戏曲文献的研究是大家所有理论建构赖以立论的基础。作者与文本是文学活动极要紧的主体,考订曲家、剧目是打造戏曲文献学科的要紧渠道,是廓清和发展戏曲研究版图的要紧抓手。有清一代文献浩繁,很多有关曲家剧目的散见文献史料亟待勾稽和考辩。笔者关注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的研究,在翻阅《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中国地方志集成》、《清代诗文集汇编》、《学福斋诗集》、《?s亭杂俎》等档案史料时,对其涉及的黄图??、徐柱臣、许树棠等三位清中叶曲家的生平行实与著述进行力所能及的考辨,以期尽量确定其年代坐标,为日后宏观整体地研究清代戏曲作些谳疑。
1、黄图??行年宦迹补考
黄图??字容之,号焦窗居士,亦号守真子,松江人。荫生,雍正六年入都谒选,任杭州府同知,迁湖州通判。乾隆五年量移衢州同知,迁河南卫辉知府。所著《看山阁全集》六十四卷,其中《看山阁集闲笔》十六卷内有不少关于戏曲创作的理论。作剧十种,其部分结集名为《排闷斋传奇》或《看山阁乐府》,其中《雷峰塔》刊于乾隆三年,是现存最早以白娘子故事为题材的戏曲。目前学界一般将黄图??的生年订为康熙三十八年(1699),对其卒年,有定为1770(乾隆三十五年)或其后者,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明清江苏文人年表》,而《明清传奇综录》、《古本戏曲剧目提要》、《中国曲学大辞典》等作1700―1771后。有根据黄图??《看山阁全集》诗文系年,定为1757(乾隆二十二年)、1758(乾隆二十三年)、1759(乾隆二十四年)间者,如邓长风先生《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中的梳理总结。[1]近年汪宏超先生在《明清曲家考》下编《石庞和黄图??的生卒年》一文对上述看法有评述总结,提出其卒年为乾隆二十三年。[2]然关于黄图??的生卒年与宦迹还有可补考者:
第一,在官方档案中,《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卷2的档案载:“乾隆二十六年4月内用河南卫辉府知府黄图??,江苏人,年五十六岁,由监生现任浙江衢州府同知,经巡抚雅尔哈善以该员才具了解,办事克勤,给咨到部。乾隆二十六年12月内引见小村具小心。”[3]《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卷18的乾隆二十六年10月档先载引见档称其为“河工捐免保举”,其后自述称:“臣黄图??,江苏松江府华亭县监生,年五十八岁。现任浙江衢州府同知,捐免保举,乾隆二十六年4月分俸满,推升河南卫辉府知府缺。敬缮履历,恭呈御览,谨奏。乾隆二十六年10月27日。”[4]
第二,在方志中,毕沅、刘钟之、德昌主持篡修,题署“乾隆戊申孟秋镌”(即乾隆五十三年)的《卫辉府志》卷十二《职官.知府》栏中赫然载录:“黄图??,江苏华亭人,监生。乾隆二十六年任。”其下任赵瑗“云南昆明人,进士,乾隆三十年任”[5]。
故此,黄图??的卒年最早应在乾隆三十年(1765),他于乾隆二十六年至乾隆三十年间任河南卫辉府知府。关于黄图??的生年,上述档案显示其乾隆二十六(1761)年五十八岁,则其生年为康熙四十三年(1704)。
2、曲家徐柱臣生平行实及著述新考
徐柱臣,字题客,号雅宜,昆山人。徐柱臣为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1631―1694)之曾孙。袁枚《随园诗话》卷二第五十五则云:“余亲家徐题客,健?C司寇孙也,五岁能拍板歌。见外祖京江张相国,相国爱之,抱置膝上。乳母在旁夸曰:‘官官虽幼,竞能歌曲。’相国怫然曰:‘真耶?’曰:‘真也!’相国推而掷之,曰:‘若果然,儿没出息矣!’两相国性情相似。后徐竟坎?埃?为人司音乐,以诸生终。《自嘲》云:‘文章声价由来贱,风月因缘到处新。’此语,题客亲为余言。”[6]55而张相国即康熙朝尚书、大学士、太子太保张玉书(1642―1711)。则徐柱臣至迟生于1694年之前五年,即康熙二十九年(1690)。又《随园诗话》卷十三第六则云:“题客性耽词曲,晚年落魄扬州,为洪氏司音乐以终,惜哉!”[6]433可推知徐柱臣在袁枚前去世,即嘉庆二年(1797)前。又《随园诗话》于乾隆五十五年有随园刻本,综上,徐柱臣生于康熙二十九年前,与袁枚为亲家,年龄相仿,卒于乾隆五十五年前。
关于徐柱臣的名号含义,《北梦琐言》卷一载:“唐宣宗皇帝,好儒雅,每直殿学士从容议论,未尝不论前代兴亡。颇留神贡举,尝于殿柱上自题曰:‘乡贡进士李某。’”[7]徐柱臣用“题柱”故事为名字,实则既欲中进士,又欲为朝廷柱石之臣。但徐柱臣只得贡生名号,因为家庭蓄乐的熏陶,最后痴迷于唱曲,老年沦落为人家伶工正谱,这紧急违背了其家族的期望,被流俗觉得是不务正业的败家典型,难怪刘声木《苌楚斋续笔》卷六《徐柱臣言行》云:“徐柱臣字题客,诸生,昆山人,口口相国乾学之族孙,袁简斋明府之亲家。少负才名,工度曲,论音律不失分寸。吴下老伶工时求其正谱,自以为不及。平居,狎客歌郎座间常满,实败家子弟之最不肖者。”[8]然清末杨恩寿却对此持不认可见,其《词余从话》在转述了前及袁枚记载的徐、张两家的后人因对酒与曲的不同喜好而致使不同命后,云:“究之谢傅、汾阳,寄情声伎,亦未尝为人品累也。”[9]觉得不可以因爱好而累及人品,唱曲对文静创作不无裨益。徐柱臣对自己爱好唱曲,亦是不悔,《江苏诗徵》转引江藩话云徐柱臣:“少负才名,与钱詹事竹泉、王侍郎兰泉先生游。为人豪放不羁,习拳勇,力敌数十人。工度曲,论音律,不失分寸,虽吴下老伶工,时求题客正谱,自以为不及也。屡试不第,弃举子业,馆于扬州汪氏,遂携眷属卜居于大东门内,狎客歌郎座间常满,兰泉先生正言规之,应曰:‘临川云,第二致曲’大笑而去。”[10] 关于徐柱臣的戏曲音律喜好及造诣,上文知其“五岁能拍板歌”,袁枚云其性耽词曲。在家庭尚未衰败时,徐柱臣可能蓄养过家班[11],沈大成《学福斋诗集》卷二十六有《徐雅宜花间听曲图》,称徐柱臣“徐君之才汉中郎,尤精乐律调宫商。北曲顿洗里人耳,南词久登作者堂。白发老师为敛手,红妆小妓还断肠。兴来填谱花生管,醉后转喉尘绕梁。”甚至将它唱曲填词的才华与汤显祖、沈?Z相提并论,“风流文采实无伦”,“徐君嗜音今古稀”。此诗同时提及其“从宦游滇中”的历程。[12]384-385其晚年落魄扬州,为洪氏司音乐以终,《扬州画舫录》卷十《虹桥录上》云:“徐柱臣,字题客,号雅宜,昆山人。工诗文,书法苏、米。来往扬州,主于洪氏。”[13]且此处洪氏极大概为乾隆后期扬州盐商蓄养的名八大内班之洪班主人洪充实。《扬州画舫录》卷五云:“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而黄元德、张大安、江启源、程谦德各有班。洪充实为大洪班,江广达为德音班,复征花部为春台班。……今内江班归洪箴远。……此皆谓之内班,所以备演大戏也。”(1)乾隆元年为感激竭力保持苏州梨园利益,免梨园差役的织造府“海大老爷”,苏州梨园子弟汤鸣卿等60人和织造府内班艺人梁绍芳等35人联名在老郎庙立下“钦命督理苏州织造内务府郎中兼浒墅关税务世袭拜他喇布喇哈番加三级纪录五次海大老爷奕世感恩碑。”苏州梨园子弟名单中有徐柱臣的名字。[14]若此徐柱臣即袁枚亲家,则可知其对戏曲喜好之切。
关于徐柱臣的姻亲,其早年入赘丹徒张氏,即其外曾祖父之孙张适为婿,徐柱臣师储大文《存研楼二集》卷七《寿藩伯张君五十序代》即为张适所写,卷十六《祭张天门学士文》为张适之父张逸少所写,交代了张玉书及其后裔的状况:张玉书长子张逸少字天门,号青山,翰林院学士,曾官直隶学政,其子张适字叔度,官河南直隶布政使,其子为张冕,字冠伯。该序云张适“婿昆山题客徐君,自当武其家。丹桂一枝,琼花两树。”张适的夫人为“彭城少保敏达公之女,四孙英敏。”其岳父为康雍乾三朝重臣李卫,此时张适已有四子。[15]454、581故徐柱臣与张冕为郎舅至亲。
张适曾有家班,康熙五十三年(1714)前,其父在世时庄园中即有家班演唱。张适大修庄园后,更蓄孙、莫二家班,其中新秀海量,演唱、伴奏俱精。家班既演昆曲,也唱花鼓。时昆曲名伶荆玉和琼树分别在孙、莫二班,他们扮相俊美秀丽,演唱表演动人。家班常为园中主人表演,并招待宴请的宾客。乾隆十三年(1748)张适为忌者所中伤,被告入狱,庄园没收入官,戏班遂散。张适次年死于狱中,其子张冕回京口老家,替人操琴谋生。[16]袁枚曾有《春雨楼题词为张冠伯作》,云:“《金荃》谱好何人制?道是京江张公子。公子沧桑四十年,鄙人约略能弹指。侬住钱塘江上村,钱塘作镇李将军。乘龙婿得张延赏,花烛人间第一春。”“两家门第气如虹,况复嫦娥出月宫!”“哪个知白日堂堂去,黑云一阵风来处。窦氏贪争沁水田,石家祸起珊瑚树。魏其宾客霍家奴,昆冈着火烧无数。”“青山庄在路人游,台榭荒凉草数丘。”“可怜一品令公孙,曾是当年看杀人。飘泊鳏鱼身一个,春雨楼中泪潜堕。”“耳聋怕听兴亡事,手滑能调断续弦。乞食吹箫归不能,为人权作李龟年。乐府千章韵更娇,旗亭雪小月轮高。曲终酒散琵琶断,剩有秋江咽暮潮。”诗末原注,张氏“为文贞公(笔者注:康熙名臣张玉书)之孙、总督李卫之婿。父适作方伯,家产籍没”。[17]袁枚此诗以绮丽之词抒发悲愤之情,形成哀婉凄清之美。此诗作于乾隆十八年(1753),因为显赫的家世,这位张公子在早年享尽荣华、万人争羡,中途遭受巨变,晚年沦落凄凉。通过此诗,可推知张冕颇有才情,擅长词曲。同时,此诗揭示了包含徐柱臣在内的旧家子弟,在封建年代利益阶层的争斗中,个人被环境所播弄而没办法支配自己命的悲剧。
徐柱臣曾与妻兄张冕同随储大文治学。储大文《存研楼文集》卷七题“受业张冕冠伯、徐柱臣题客编校”《存研楼二集》卷一题“受业丹徒张冕冠伯、昆山徐柱臣题客编”。[15]1、359《存研楼二集》卷九《冠伯张子时文序》、《冠伯张子墨卷选序》称赞张冕科举时文“既专且工”,以后势必能继承其先祖遗风,仕宦发达。[15]477《存研楼二集》卷五有《题客徐子诗稿序》称徐柱臣“嗜吟”。《存研楼二集》卷五有《青山庄文宴集序》称乾隆五年,徐柱臣与张冕曾组织八郡人士在?沉昵嗌阶?进行文宴,后结集。得益于好的青少年家教熏陶,徐柱臣文静素养极高,诗词字画均善于,《国朝字画家笔录》云其“天资敏妙,诗词瑰玮渊雅,书法得晋人风骨。”[18]《皇清书史》卷三云其“书法得晋人风骨,书法苏米。”[19]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其词云:“深深款款,反复低徊,不减《西厢》。冷秀之笔。”“深情若揭。”评其云:“迤逦写来,有不能不折,不忍不折之妙。”[20]而储大文《艮岑乐府序》评其词“致密而机弥流,功深而光弥耀,虽谓题客诗宗太白,乐府亦宗太白可也。”[15]426
徐柱臣著作,现知有:
(1)《艮岑乐府》二卷,刊行于乾隆八年,国家图书馆有藏。
(2)《全清词?雍乾卷》收徐柱臣词5首,分别是《珍珠帘?拜月》、《珍珠帘?折花》、《忆秦娥》、《八六子》、《齐天乐?秋蝉?次周草创韵》[21]
“艮岑”为东北方的小山,“岑”还有幽寂苦闷之意。徐柱臣为徐乾学的孙辈,徐乾学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迁左都御史,擢刑部尚书,与明珠相倾轧,后被解官南归。在家乡因亲属、门客倚势欺人,屡被控告,受夺职处分。至徐柱臣时家道已衰,又不事进取功名,性好填词度曲,晚年流落扬州为人家教授优伶唱曲。《艮岑乐府》极可能是在南方流寓,想望家乡昆山,联系身世家道沉浮及生活命的述怀深思之曲,从上面三首词作中多次出现“吟肩料峭江南客”、“锦风光,暗中抛掷,回头怎忍思量”、“旧家幽怨尚能说”等词句,也可透露出旧家子弟的悔思与追忆。 (3)冯桂芬《苏州府志》还载有:“徐柱臣,《智节记》、《春雨楼集》、《?h真阁集》。”[22]
(4)《存研楼二集二十五卷》,(清)储大文撰,(清)张冕、徐柱臣编,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15]
(5)《明清文人年表》载其著有《雅宜山樵稿》、为吴伶所定曲谱(佚名)。[23]
另外,《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五十二则、《小仓山房诗集》卷七载其尚有《穿云沽酒图》、《随园同人集》收其《题对雪图》五言律诗一首,首句为“不起东山卧”。据沈大成《学福斋集》卷一《答徐雅宜论<易>七八义》,见出其对易学的兴趣。[12]8
3、许树棠生卒著述小考
关于清代戏曲家许树棠及其剧作,庄一拂先生在其《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较早给以关注,其“许树棠”条云其:“字号、里居、生平皆未详。”《?h?U裘》存抄本,二卷二十四出。[24]其后的不少成就(主如果工具书类)间或对许树棠及其剧作进行关注,然在其剧作体制、存佚、年代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讹。
邓绍基主编《中国古时候戏曲文学辞典》云:“许树棠,清代戏曲家。字号、里居、生平等未详。约乾隆时在世。著有《?h?U裘》传奇,今未见。”[25]《中国曲学大辞典》“许树棠”条云:“乾隆时人。字思召,号憩亭。浙江海宁人。清嘉庆十四年进士,候选知县,未及铨,卒。年二十八。作有《?h?U裘》传奇,今存。”“?h?U裘”条云:“许树棠作。有旧抄本。二卷,二十五出。写司马相如、卓文君事。”[26]而李修生主编的《古本戏曲剧目提要》“?h?U裘”条在介绍了明代袁于令的同名43出传奇后云:“元人范居中等和清人吴孝胥、许树棠等都有同名杂剧,俱佚。”然该书在清代传奇部分的“?h?U裘”条云:“许树棠撰,未见著录。许树棠,字憩亭,海昌人,生平事迹不详。此剧分上下两卷,共25出。本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27]《中国剧目辞典》“许树棠”条云:“清人,生卒年月不详。所作传奇有《?h?U裘》一种,今存。”[28]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许树棠”条云:“字憩亭。海昌(今浙江海宁)人。生平未详。所撰传奇《?h?U裘》,今存。”“未见著录。现存清抄本,北京图书馆藏。题《?h?U裘传奇》,署‘海昌许树棠憩亭撰’。凡二卷二十四出,首另有《标目》。”[29]程华平《明清传奇编年史稿》嘉庆十四年条云:“许树棠(1787?―1814?)于本年中进士。”[30]
可见,上述最近的研究成就关于许树棠的剧作体制有传奇和杂剧之别,关于其遗存形式有存与佚或不详之别。关于许树棠其人的籍贯、年代、字号更是莫衷一是。
其实,关于许树棠及其剧作,吴晓玲先生早在《1962年访书读曲记》的“?h?U裘传奇二卷廿五出”中予以披露,指出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藏有该传奇抄本,衍司马相如卓文君故事,并对它们的编号、行款、题签、出目做了介绍。[31]其后邓长风先生在1994年出版的《明清戏曲家考略》一书列《十四位清代浙江戏曲家生平考略》一文,该文通过勾稽道光《海昌备志》卷十五《选举》、卷十八《人物拟传(二)》、卷四十一《艺文十五》、卷四十四《艺文十八》等资料,指出许树棠为浙江海宁人,嘉庆十三年举人、十四年进士,候选知县,未及铨,卒。终年二十八。列出其四代世系简图,判断其生卒年为(1787?―1814?),其著述《诗经维解》四卷、《憩亭杂俎》一卷、《淡圃诗文集》二卷皆未刊,存佚不详。[32]
然综观以上诸家论述,都没给出许树棠的确切生卒年。其实这一问题是可以稽考的。据许树棠《?s亭杂俎》卷首孙清所录小传,憩亭嘉庆戊辰举人,己巳进士,壬申卒,年二十八,其夫妇生卒均同时同日。[33]由此可推知许树棠嘉庆十七年(壬申)卒,年二十八。故其卒年是嘉庆十七年(1812),生年是乾隆五十年(1785)。
比对以上诸家看法可知,浙江海宁人许树棠演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题材的25出传奇剧作《?h?U裘》现存,关于许树棠的其他著述存佚问题,李灵年《清人别集总目(上卷)》和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给以了详细介绍,(2)均云《淡圃诗词稿》一卷、《敝帚集》一卷藏于浙江图书馆。其实,经笔者查阅,浙江图书馆尚藏有许树棠《?s亭杂俎》光绪十八年铅印本。笔者又查阅国家图书馆目录,知许树棠《?h?U裘传奇》二卷、《?s亭杂俎》乌丝栏抄本二册、《敝帚集钞》一卷、《三易偶解》一卷均藏于该馆。
注解:
(1)此处牵涉大洪班、小洪班,洪班是在徐班散班后,以其成员为主体成立的,《扬州画舫录》卷五云:“洪班半徐班旧人”,“徐班散后,脚色归苏州……迨洪班起,诸人相继得免。”而林苏门《续维扬竹枝词》云:“洪家首总派为之,丕振以前充实时。箴远领班公议事,争先恐后肖不呆。”此书有嘉庆五年8月作者自序。故不论是大洪班,小洪班,均是乾隆中后期的内府班社。汇集一时名优之选,徐柱臣在此间可谓得其所好。此处参考了吴新雷先生《扬州昆班社考》,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郑志良《论乾隆时期扬州盐商与昆曲的进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2)李灵年、杨忠主编《清人别集总目(上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07页;柯愈春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下)》,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0页。